| 
 | |||||
| 工作原理 | 
一、工作原理
   
  1.利用色散元件(三棱镜或光栅)便可将白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,且构成连续的可见光光谱。
|  |  | 
| 图2-2-1-1 | 图2-2-1 | 
| 分光镜的外观图 | 利用棱镜产生单色光 | 
   2.宝石中所含的各种色素离子(过渡族元素、某些稀士元素、放射性元素),对可见光光谱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吸收。
  3. 宝石的光谱中的吸收带、吸收线都具有固定的吸收位置,这一特点可用来鉴定宝石品种,帮助指出宝石致色的原因。
二、结构及特点
   
  根据分光镜所利用的色散元件不同,分为棱镜式和光栅式。
  1. 棱镜式分光镜: 
   
|  | 
| 图2-2-2 | 
| 棱镜式分光镜结构图  | 
   特点:光谱的蓝紫区相对扩宽,红光区相对压缩;
        透光性好,可产生一段明亮光谱;
   
        红光区分辫率要比蓝光区差。
   
  2. 光栅式分光镜: 
|  | 
| 图2-2-3 | 
| 光栅式分光镜结构图 | 
   特点: 所产生光谱各色区大致相等;
   
         红光区分辫率比棱镜式要高;
   
         透光性差,需要强光源照明。
三、适用范围
   
  1. 分光镜主要适用于有色宝石,无色宝石除锆石、钻石、顽火辉石外无明显的吸收光谱。
   
  2  鉴定中仅适用于具有典型光谱的宝石。
   
  3. 显典型光谱的宝石, 可作为诊断性鉴定特征,需要重点掌握。
显铬谱的宝石
| 宝石名称 | 光谱图 | 描述 | 
| 红宝石 |  | 红区有3条吸收线,黄绿区宽的吸收带,蓝区3条吸收线,紫区吸收 | 
| 图2-2-4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红色尖晶石 |  | 红区有吸收线,黄绿区吸收带,紫区吸收 | 
| 图2-2-5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变 石 |  | 红区有吸收线,黄绿区吸收带,蓝区1条吸收线,紫区吸收 | 
| 图2-2-6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祖母绿 |  | 红区有吸收线,橙黄区弱吸收带,蓝区弱吸收线,紫区吸收 | 
| 图2-2-7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翡 翠 |  | 红区三条阶梯状吸收(630-690nm处),紫区437nm处有吸收线(绿色鲜艳无杂质时,437nm吸收线可能缺失) | 
| 图2-2-8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
显铁谱的宝石
| 宝石名称 | 光谱图 | 描述 | 
| 蓝宝石 |  | 蓝区450、460、470nm有3条吸收窄带 | 
| 图2-2-9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橄榄石 |  | 蓝区453、473、493nm有3条吸收窄带 | 
| 图2-2-10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金绿宝石 |  | 蓝区444nm处有一强的吸收窄带 | 
| 图2-2-11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铁铝榴石 |  | 黄绿区有三条强吸收窄带(505、527、576nm),蓝区和橙黄区有弱带 | 
| 图2-2-12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顽火辉石 |  | 绿区506nm有一吸收线,此线为诊断线 | 
| 图2-2-13(棱镜式分光镜观察) | 
显钴谱的宝石
| 宝石名称 | 光谱图 | 描述 | 
| 合成蓝色尖晶石 |  | 绿、黄和橙黄区有三条强的吸收带,绿区吸收带最窄 | 
| 图2-2-14(棱镜式分光镜观察)  | ||
| 钴玻璃  |  | 绿、黄和橙黄区有三条强的吸收带,黄区吸收带最窄 | 
| 图2-2-15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
其它吸收谱
| 宝石名称 | 光谱图 | 描述 | 
| 钻石(无色) |  | 紫区415.5nm有一吸收线 | 
| 图2-2-16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 | ||
| 锆石(无色) |  | 红区653.5nm吸收线为诊断线 | 
| 图2-2-17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锆石(有色) |  | 红区653.5nm吸收线,1-40条吸收线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色区 | 
| 图2-2-17-1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锰铝榴石 |  | 紫区432nm吸收窄带为诊断带 | 
| 图2-2-18(光栅式分光镜观察) | ||
| 磷灰石 | / | 显稀土谱黄区和绿区有两组密集的吸收线 | 
四、操作方法及步骤
   
  1.透射法:适用于透明到半透明的宝石。操作方法及图示 
|  |    i. 擦净宝石,将宝石置入冷光源上方,使光透过宝石 | 
| 图2-2-19透射法观察宝石的吸收光谱 | 
   
  2. 内反射法:适用于颜色浅、颗粒小的透明宝石。操作方法及图示 
|    i. 擦净宝石,将光线从宝石斜上方的某一位置射入,并使之从宝石的另一侧面反射出来 |  | 
| 图2-2-20   内反射法观察宝石的吸收光谱 | 
   
 3. 表面反射法: 适用于不透明或透明度差的宝石。操作方法及图示 
|  |   i. 擦净宝石,使光线从样品表面反射出来 | 
| 图2-2-21  表面反射法观察玉石的吸收光谱 | 
五、主要用途及局限性
   
  1.可帮助确定具有典型光谱的宝石名称。如:锆石 653.5nm典型吸收线具有鉴定意义;钻  石415.5nm典型吸收线具有鉴定意义
   
  2.帮助区分某些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。如:天然蓝色尖晶石显复杂的铁谱;合成蓝色尖晶石显典型的钴谱
  
  3 帮助区分某些天然宝石与人工处理宝石。如:天然绿色翡翠红光区630-690nm处显三条阶梯状吸收谱;染色翡翠(人工处理)红光区显模糊吸收带
   
  4 帮助区分某些宝石与仿宝石。如:红宝石显铬谱、红玻璃显稀土谱;祖母绿显铬谱、绿色钇铝榴石显稀土谱
   
  5 帮助确定宝石中的致色离子。如: 红宝石显铬谱、橄榄石显铁谱、合成蓝色尖晶石显钴谱、锆石显稀土谱
   
  6 不能区分某些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。如:天然红宝石与合成红宝石具有相似的光谱
   
  7 观察光谱时需要强光照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