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 见 单 晶 宝 石
 
 

第十一节 尖晶石

化学成分
晶系和结晶习性
物理光学性质
尖晶石的鉴别
合成尖晶石的鉴别

  英文为Spinel,属氧化物类尖晶石族,其中透明或有特殊光学效应的品种常作为宝石及尖晶石。镶在英国王冠上的黑太子红宝石(Black prince's Ruby)和铁木耳红宝石(Timur Ruby)实为两颗红色尖晶石。

图3-11-1
图3-11-2
黑太子红宝
红尖晶石

一、化学成分
  MgAl2O4,其中类质同像替代普遍,Mg2+-Fe2+,Mg2+-Zn2+之间为完全类质同像系列,Al3+可被Cr3+-Fe3+-V3+等替代,其中Al3+-Cr3+间为完全类质同像系列。因替代程序不同,宝石性质发生变化。宝石种的尖晶石多为含微量Cr3+,Fe2+的富镁尖晶石。

^TOP

二、晶系和结晶习性
  等轴晶系:常见八面体及尖晶石律双晶。偶见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或立方体聚形。

图3-11-3
尖晶石的晶体素描图(a八面体晶体  b八面体接触双晶)

^TOP

三、物理光学性质
  1. 颜色:无色、粉红、紫红、红色、橙色、黄色、蓝色、绿色、褐色以及不透明的黑色等,含Cr3+常呈红色,含Fe2+或Zn2+常呈蓝色,Fe3+常呈褐色Cr3+和Fe2+常呈紫红或紫色。

图3-11-4
不同颜色的尖晶石

  2. 光泽和透明度:强玻璃光泽,透明至半透明
  3. 光性:均质体,可部分见异常双折射
  4. 硬度:摩氏硬度:8
  5. 解理和断口:无解理,贝壳状断口
  6. 折射率:单折射,RI因品种不同各异。宝石级多为1.712-1.730,大多数品种约为1.718,富铬的红色尖晶石最高可达1.740,锌尖晶石或镁铁尖晶石为1.79-1.80或更高。

图3-11-5
尖晶石的折射率测试

  7. 相对密度:3.58-4.46,其中宝石级多为3.58-3.61
  8. 吸收光谱:
  红色尖晶石:特征的铬谱,红区有多条荧光谱线,黄绿区吸收带,紫区吸收。
  蓝色尖晶石:天然的主要为铁谱。

图3-11-6
红色尖晶石的典型光谱

  9. 发光性:红色品种:LW :弱-强的红色、橙红色
             SW :无至弱的红色、橙色
  10. 包裹体
  包括:a.各种固相包裹体,以单颗粒或面状排列的八面体尖晶石包裹体最为典型。
     b.液相包裹体:存在于晶体包裹体周围的盘状裂隙。
     c.生长纹、双晶纹

图3-11-7
图3-11-8
单颗粒或面状排列的八面体尖晶石
晶体包裹体周围的盘状裂隙

  11. 特殊光学效应:
   变色效应:尖晶石中变色效应少见,日光下呈蓝色,白炽灯呈紫色或紫红色
   星光效应:尖晶石中当含有大量的针管状包体,并有规律排列时,只有加工取向正确时可产生四射星光或六射星光。

^TOP

四、尖晶石的鉴别
  与尖晶石相似的宝石主要是刚玉及石榴石。
  1. 尖晶石的主要鉴别特征:
   原石的鉴别:晶体形态为八面体、八面体及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,八面体接触双晶;
   成品鉴别:RI1.712-1.730,少数红尖晶可达1.74,单折射,正交偏光下全消光,无多色性.
   放大观察:八面体晶体及八面体负晶。
  2. 刚玉中红宝石及蓝色、橙色、橙色、绿色的蓝宝石与尖晶石外观相似。
关键区分点有:

   a. 刚玉具有双折射、多色性明显 ,正交偏光下为四明四暗;尖晶石则为单折射宝石
   b. 刚玉的折射率1.76-1.78 DR0.008 一轴负光性
   c. 吸收光谱特征各异,特殊是红宝石中红区荧光线的位置不同及蓝区有吸收线。
   d. 刚玉的相对密度较大SG3.99-4.01 尖晶石SG3.60
   e. 可能存在的典型包裹体特征。刚玉中可见金红石针状包体和生长色带、双晶纹等。
  3.紫红色、红色的镁铝榴石、铁铝榴石外观与尖晶石相似。
 关键区分点有:
   a. 石榴石折射率较高,红色尖晶石RI一般小于1.730。而镁铝榴石RI值一般大于       1.740。
   b. 铁铝榴石吸收光谱不同,镁铝榴石吸收谱易相混。
   c. 荧光及查尔斯滤色镜下反应不同。石榴石无荧光,滤色镜下无反应。
   d. 石榴石相对密度较大。
   e. 典型的包裹体各异。

^TOP

五、合成尖晶石的鉴别
  目前有焰熔法和助熔剂法两种方法合成的尖晶石。
  1.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的区分要点如表:

种类
特征
合成尖晶石
尖晶石
偏光特征
常见异常消光:格子状或应力十字状 全暗,少见异常消光
RI
多数品种:1.727±0.002
红色品种:1.722-1.725
1.710-1.730
部分红色品种达1.74
S.G
多数为:3.63-3.64 多数为3.58-3.61少数品种高达4.64
吸收光谱
红色品种:12区仅一条荧光谱线
蓝色品种:以钴谱为特征
红色品种:典型铬谱
蓝色品种:铁谱为主
紫外荧光
所有品种在LW和SW下均有荧光并且在SWWV下为白垩状荧光。 因品种而不同,且在SWWV下各异。
包裹体
气泡,异形气泡,弧形生长纹,末溶粉丰等 各种典型天然包裹体

  上述特征中,以异常双折射、较怪宝石折射率,光谱、荧光及包体差异为重要区分依据。

图3-11-9
图3-11-10
合成蓝尖晶石的典型光谱图
天然蓝尖晶石的光谱图
图3-11-11
图3-11-12
合成尖晶石中的内含物
天然尖晶石中的内含物

  2.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区分如表:

种类
特征
助熔剂法合成尖晶石
天然尖晶石
成  分
红色尖晶石:Cr、Fe,微量元素Ni、V、Zn、Ca、Pb,ωZn<0.21%
蓝色尖晶石:Co、Fe,ωCo>ωFe,微量元素:V、Cr、Mn、Pb、Ni、Zn、Ca
无Pb、Cr、Fe含量随产地而变化,ωZn<0.95
蓝色尖晶石:Fe、Zn、Ca,微量元素Ni、V、Cr、Mn、Cu
紫外荧光
红色尖晶石:长波:强,紫红色至浅橙红色;短波:中-强,浅橙红色
蓝色尖晶石(Fe致色):长波:弱至中,红至紫红,白垩状;短波:强于长波
红色尖晶石:长波:弱至强,红色至橙色;短波:无至弱,红色至橙红色 蓝色尖晶石(Fe致色):无(Co致色)长波:弱至中,红色;短波:无
内部特征
棕橙色至黑色熔剂残余,单独或呈指纹状分布,铂金片 八面体负晶单独或呈指纹状分布,含磷灰石或白云石等固体包裹体
吸收光谱
红色尖晶石与天然缅甸红色尖晶石相近 蓝色尖晶石(Co致色):500-650nm强吸收,无低于500nm的铁吸收带 蓝色尖晶石:500-600nm之间具吸收带,低于500nm有弱的铁吸收带,低于400nm具铁吸收
上述中成分测试需借助大型仪器如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。
^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