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、化学成发及分类
ZrSiO4常含有U. Th放射性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,因放射性元素辐射作用使锆石发生蜕晶质变化,结晶程度降低,物理光学性质亦发生改变。
按结晶程度将锆石分为高、中、低三种类型,低型锆石近于非晶态。
二、晶系及结晶系性
四方晶系,常见单形:四方柱、四方双锥、复四方双锥,可发育膝状双晶。
![]() |
图3-13-1
|
晶体素描图
|
三、物理及光学性质
1. 颜色:常见为黄色、褐色、黄绿色,以及无色、绿色、红色等。无色,蓝色和金黄色常由热处理所致。
![]() |
![]() |
图3-13-2
|
图3-13-3
|
褐色锆石
|
绿色锆石
|
2. 光泽和透明度:亚金刚光泽或强玻璃光泽,透明至半透明。
3. 光性:一轴晶、正光性。
4. 主要物理及光学参数:
硬度Hm RI DR S.G
高型锆石 7-7.5 1.90-2.01 0.059 4.6-4.8
低型锆石 6 1.78-1.82 无或低 3.95-4.2
中型锆石介于二者之间。
5. 解理和断口:无解理,贝壳状断口
6. 脆性:高,具纸蚀现象。
![]() |
图3-13-4
|
锆石刻面棱破损具"纸蚀"现象
|
7. 多色性:无-中等,大部分较弱,经热处理的蓝色锆石具强多色性(蓝色、棕黄或无色)。
8. 吸收光谱:可具多条吸收线或吸收窄带。其中红区中内653.5nm、和659nm为诊断性吸收光谱。无色,蓝色仅此特征吸收线,黄、褐、绿色锆石多达40条谱线,红、橙色无特征吸收线。
![]() |
图3-13-5
|
锆石的士典型的吸收光谱
|
9. 色散:高,0.039
10.发光性:紫外荧光变化范围广。因体色不同,可以表现为无荧光和不同强度的其它颜色荧光。
11. 包裹体:各种固相矿物如磁铁矿、黄铁矿、磷灰石等。
愈合裂隙:平直或角状色带。刻面棱双影线等。
|
图3-13-6
|
锆石双折率大,可见刻面棱双影线
|
四、处理方式:
热处理常用于改变锆石的颜色和类型,以改善质量。
Δ
褐红色锆石------→无色、蓝色、金黄色
还原气氛
处理结果因热处理温度和不同产地的锆石而异。
五、鉴定要点
因锆石颜色丰富,外观可与多种颜色的透明至半透明宝石相混,如各种蓝宝石、金绿宝石、绿柱石、橄榄石、碧玺等。具鉴定要点有:
a. 亚金刚光泽,高色散(火彩)特征。
b. 非均质性,折射仪上负读数。
c. 放大观察刻面棱双影线明显。
d. 特征的吸收光谱。
e. 比重液或密度测试。
f. 可能出现的"低蚀"
1.高型锆石
(1) 完好的结晶形态:四方柱和四方双锥的聚形。
(2)高硬度:H 7.5
(3)高折射率:RI1.93-1.99,DR0.059 一轴(+)
(4)高色散:0.039
(1) 颜色:红色、褐色、黄色、绿色、紫色和无色,其中以无色、蓝色和红色为佳。
(2) 典型光谱:红光区653.5nm和659nm吸收线,可从深色40条均匀分布于各个色区,其中653.5nm为诊断线,红色锆石无此吸收线。
(7)发光性:长、短波紫外线下有不同黄色荧光,X-射线下发黄色荧光。
2.中型锆石:因蜕晶质程度不同,所有性质介于高型和低型锆石之间,如折射率、双折射率、相对密度、硬度等,根据蜕晶质程度不同而有变化。它是高型锆石与低型锆石之间的过渡产物。
3. 低型锆石:因含一些放射性元素,使得结构遭到严重破坏,晶体转为非晶质体,并将锆硅酸盐成分分解为氧化锆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。即ZrSiO4分解ZeO2+SiO2这些混合物基本上为非晶质体,由晶体转变成非晶质的过程,称为蜕晶质或非晶质化。蜕晶质后,大部分物理性质都发生改变,折射率、双折射率、硬度、密度值均下降,双折射率降低为0-0.008。
![]() |
图3-13-7
|
暗绿色的低型锆石
|
(1) 低型锆来源:主要指来自斯里兰卡和缅甸的滚圆卵石,其晶格已被破坏,无结晶外形。
(2)颜色为绿色、褐色和橙色。
(3)折射率1.78-1.84,单折射,光性特点主要为均质体。
(4)相对密度:3.9-4.1。
(5)硬度:6
(6)内部常有多边形环带和条纹,有明亮的裂缝,称为角形包体。
加热能促使蜕晶质锆石局部重结晶,并使密度增高,吸收光谱清晰。斯里兰卡的绿色锆石加热后颜色变浅,红褐色锆石加热后变为无色锆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