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钠铝硅酸盐NaAlSi2O6 含微量元素Cr、Fe,通常为多晶质,集合体、原生矿致密块状体,次生矿呈巨砾或卵石状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1
|
图4-1-2
|
图4-1-3
|
翡翠吊坠
|
翡翠项链
|
翡翠的俏色作品
|
一、 主要鉴别特征
1. RI:1.66(点测)
2. SG:3.33-3.36,在3.32重液中悬浮或缓慢↑或↓。
3. 吸收光谱:
绿色翡翠品种红光区630nm、660nm、690nm有三条阶梯状吸收谱,紫区有吸收线。翡翠437nm吸收线具有诊断意义。
![]() |
图4-1-4
|
绿色翡翠的典型光谱
|
染色翡翠品种红光区660nm-680nm有一条模糊吸带。
![]() |
图4-1-5
|
染色翡翠的吸收光谱
|
4.放大观察:翡翠具有粒状纤维交织结构,柱状镶岖结构、柱状变晶结构等。质地细腻时,抛磨后表面光滑,具有微凹剥落。质地较粗时,可见解理面闪光即"翠性"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6
|
图4-1-7
|
图4-1-7-1
|
翡翠柱状镶结构
|
翡翠颗粒粗时可见"翠性"
|
翡翠表面光滑,具有微凹剥落
|
5.发光性:
浅色硬玉在LW下发暗淡的白色辉光,SW下无反应。
浅黄色和紫红色的在X光中发强的蓝紫色辉光。
![]() |
图4-1-8
|
翡翠LW下的紫外荧光
|
二、翡翠的品种
(一) 品种的分类
1. 按产状可分为山玉(新山料)和仔玉(老山料)
山玉-指产于原岩中或原生矿翡翠,这种材料没有皮壳(氧化壳),形态为致密块状体。
仔玉-具有风化外表皮,多产于河床、残坡积等处,经自然的滚磨搬运而成,为砾石状翡翠原料。仔玉外皮具有粗皮、沙皮和细皮之分
![]() |
![]() |
图4-1-9
|
图4-1-10
|
翡翠仔玉原料,开口处可见绿色,皮薄
|
翡翠原料,皮质较粗
|
2.按颜色分
① 白色、浅灰色:为翡翠的底色
![]() |
图4-1-11
|
白色、浅灰色翡翠
|
②绿色
均匀绿色:绿色均匀,有鲜绿色、绿色、浅绿色、深绿色、暗绿色。
不均匀绿色:绿色呈点状、斑状、脉状、平行、丝状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12
|
图4-1-13
|
图4-1-14
|
翡翠均匀绿色
|
翡翠不均匀绿色
|
各种绿芭翡翠
|
③紫色:淡紫、粉紫、蓝紫、茄紫色。
![]() |
图4-1-15
|
紫色、浅紫色翡
|
④氧化色(次生色):红色、褐红色、黄红色、黄色、黄褐色。
![]() |
图4-1-16
|
各种黄色和红色翡翠
|
3.按透明度分
透明度最好(半透明)-玻璃种
透明中等(亚半透明)-冰种
透明度差(不透明)-粉地(干地翡翠)
![]() |
||
图4-1-17
|
||
翡翠具有不同的透明度
|
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18
|
图4-1-19
|
4-1-20
|
玻璃种翡翠图
|
冰种翡翠图
|
粉地翡翠
|
4.按质地粗细程度分:
粗粒:肉眼清楚可见颗粒界限。
中粒:肉眼模糊可颗粒界限。
细粒:颗粒极细,肉眼难见颗粒界限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21
|
图4-1-22
|
图4-1-23
|
粗粒翡翠
|
中粒翡翠
|
细粒翡翠
|
(二)主要品种
1.老坑玻璃种:绿色纯正,色泽分布均匀、玉质细腻、透明度好,为一种高档玉种。
2.老坑种:绿色浓度高,色泽分布较均匀,透明度较好,由于颜色及颗粒粗细的程度不同,其质量和价格也不同。
3.白底青:鲜绿色呈色斑分布于白色地子中,玉质细腻、透明度差,为中上等玉种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24
|
图4-1-25
|
图4-1-26
|
老坑玻璃种翡翠
|
老坑种翡翠
|
白底青翡翠
|
4.花青种:绿色呈脉状、不规则状分布。
5. 豆青种:是翡翠中最大一类品种,即有"十有九豆"这类翡翠质地较粗,肉眼可见粒状结构,透明度差,为中至低档玉种。
![]() |
![]() |
图4-1-27
|
图4-1-28
|
花青种翡翠
|
豆青种翡翠
|
6.油青种: 颜色较暗,有深有浅,一般多为暗绿至深绿,颜色分布均匀,油脂光泽,透明度较好,质地细腻,为中低档玉种。
7.芙蓉种:质地较豆种细,但可见模糊的颗粒界限,颜色较浅,为中低档玉种。
8.紫罗兰:紫色硬玉,由浅紫色至紫色。色深,质地细腻,透明度高则难得,尤其是优质紫色硬玉,价格昂贵,最受欧美女士喜爱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29
|
图4-1-30
|
图4-1-31
|
油青种翡翠
|
芙蓉种翡翠
|
紫罗兰翡翠
|
9.翡: 颜色为红色(次生形成),分布于风化壳表层之下,为铁染色主要色为棕红色, 红者较难得。
10.黄色翡翠:颜色为黄褐色或褐黄色,氧化铁矿物致色,分布于氧化壳表层之下,在红翡之上层,一般用来加热炝色而形成红翡。
11.福绿寿;同时具有红、紫、绿三种颜色,其价值要看质地好坏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32
|
图4-1-33
|
图4-1-34
|
红色翡翠
|
黄色翡翠
|
福绿寿
|
1.酸处理(退黄/漂白)
处理目的:洗去杂质,改善透明度,增加颜色的鲜艳程度。
处理方法:在强酸中(硝酸或盐酸)浸泡,消除褐黄色或灰色,再以真空注胶,填补翡翠经酸液浸蚀而损失的空间(用胶或还氧树脂胶)经这类处理的翡翠,常称为"B"货。
鉴别特征:①颜色非常鲜艳,无杂质。
②灌注在裂隙中的树胶有荧光反应。胶与表面光泽差异较大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35
|
图4-1-36
|
图4-1-41
|
酸处理翡翠,左图为处理后的翡翠、右图为处理前的翡翠
|
充胶处理,图左为酸洗后、图右为充胶,可见胶的存在
|
肉眼可见胶的存在
|
③表面有龟裂纹或酸蚀凹坑,结构松散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![]() |
图4-1-37
|
图4-1-38
|
图4-1-39
|
表面龟裂纹
|
表面龟裂纹和酸蚀凹坑
|
表面有龟裂纹或酸蚀凹坑,结构松散
|
④怕高温,时间长了出现白色斑点。
![]() |
图4-1-40
|
酸处理翡翠后易出现白色的斑点
|
⑤SG轻,3.32重液中↑(因成分中氧化铁物质处理后使得比重下降)。
⑥红外光谱2800-3000cm-1有胶的吸收峰。
2.染色处理
处理目的:将灰色材料经染色变成绿色和紫色,改变颜色外观。
处理方法:加热染色,挑选质地透明度较好的无色翡翠进行,通过加热到华氏212°随即放入染料中浸泡两小时,铬盐中浸泡两小时,染料在翡翠的晶粒或裂隙中浸透并沉淀。
鉴别特征:
①放大观察,颜色集中在近表面裂隙和颗粒边界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42
|
图4-1-43
|
图4-1-44
|
图4-1-45
|
染成绿色的翡翠
|
染色后易褪色
|
染成红色的翡翠
|
染成各种颜色的翡翠
|
② 查尔斯滤色镜下,变红(由铬盐染色)。
③红光区显示模糊吸收带。
![]() |
图4-1-46
|
染色翡翠的光谱
|
④颜色不稳定,时间长了会褪色或滴盐酸会褪色。
⑤染紫的翡翠在LW下显很强橙色荧光。
3.涂层处理
处理目的:改变颜色外观,将灰白色翡翠改变成绿色和淡紫色调。
处理方式:将透明度较好的无色翡翠在琢型好的宝石背面涂层。
鉴别特征:①这类处理为翡翠,采取封底镶嵌掩盖或保护涂层。
②涂层时间久了会脱落呈斑块状。
③分光镜下,涂层(绿色)不显示铬谱。
4.镀膜或穿衣处理
处理目的:改变颜色外观,选择质地细腻,无色或浅淡色翡翠进行。
处理方式:在琢型成弧面型为翡翠表面涂层绿胶,使得翡翠整体改变颜色。
鉴别特征:①涂层绿胶硬度低,不耐磨,表面易产生划痕。
②在绿胶堆积原地方可见气泡。
③镀膜会脱落,显示出斑块状。
![]() |
图4-1-47
|
镀膜翡翠
|
5.拼合处理
处理目的:仿高档翡翠品种,以提高价值档次。
处理方式:上下选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的翡翠,中间涂上绿色染料,将使拼合在一起。
鉴别特征:①未镶嵌时,检查腰棱部位的拼合层。
②放大观察,拼合层面有气泡。
③绿色染料不显天然绿色翡翠,红光区的三条阶梯状吸收谱。
四、翡翠及其相似宝石的鉴别
与翡翠相似的宝石有软玉、独山玉、染色石英岩、脱玻化玻璃、绿玉髓水钙铝榴石、东陵石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48
|
图4-1-49
|
图4-1-50
|
翡翠绿色呈丝状分布
|
软玉绿色均匀,绿色中有黑色的磁铁矿分布
|
独山玉绿色不均匀,绿色中带蓝色调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51
|
图4-1-51-1
|
图4-1-52
|
染色石英岩
|
染色石英岩中绿色呈网脉状分布
|
绿色玻璃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图4-1-52-1
|
图4-1-53
|
图4-1-54
|
图4-1-55
|
脱玻化玻璃的树枝状雏晶
|
绿玉髓绿色分布均匀
|
水钙铝榴石绿色呈斑点状分布
|
东陵石中铬云母片较规律地分布
|
翡翠
|
软玉
|
独山玉
|
染色石英岩
|
脱玻化玻璃
|
绿玉髓
|
水钙铝榴石
|
|
放大
|
粒状变晶交织结构、有翠性 | 纤维状交织结构、内有黑点 | 细小粒状结构 | 粒状结构,绿色呈网脉状分布于晶粒中 | 气泡,可见树枝状雏晶 | 绿色均匀,内常见无色纹带分布 | 粒状结构 |
RI
|
1.66
|
1.62
|
1.50-1.70
|
1.54
|
1.66
|
1.54
|
1.73
|
SG
|
3.32
|
2.90
|
2.7-3.09
|
2.65
|
3.32
|
2.65
|
3.6-3.7
|
光谱
|
437nm吸收线、红光区三条阶梯状吸收窄带 | 509nm灵敏吸收线 |
/
|
红区660-680nm吸收窄带 |
/
|
/
|
461nm强吸收带 |
颜色
|
绿色不均匀,呈点状、丝状、团块状 | 绿色偏暗/灰绿中分布有黑点 | 绿色偏蓝(蓝绿色)不均匀分布 | 鲜艳绿色,涂色呈网脉状分布 | 鲜绿色 | 绿色均匀,绿色偏黄 |
/
|
成分
|
硬玉为主 | 透闪石为主 | 斜长石黝帘石 | 石英岩 | 玻璃 | 玉髓(隐晶质石英) | 钙名榴石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