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、化学成分:铝硅酸盐。
成分为Al2SiO5。其中Al常被Fe3+、Mn2+替代,一些红柱石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捕获细小石墨及粘土矿物的颗粒,并可在红柱石内部呈定向排列,在其横断面上形成黑十字,亦称空晶石。
二、晶系及结晶习性
斜方晶系。常为柱状晶体,晶体的横断面为几乎呈正方形,红柱石的柱状集合体还常呈放射状,形似菊花,又称为菊花石。
三、物理光学性质
1. 颜色
褐绿色到褐红色,少量呈褐色、粉红色或紫色。
![]() |
图5-7-1
|
红柱石颜色
|
2. 光泽及透明度:
玻璃光泽。宝石级红柱石透明至半透明。
3. 光性:二轴晶、负光性。
4. 折射率与双折射率:RI:1.63-1.65, DR :0.010±0.003,含锰者DR高达0.029。
5. 多色性
多色性很强,肉眼可见,一些样品还可见三色性。黄绿色的红柱石多色性为黄色、绿色至红色。
![]() |
图5-7-2
|
红柱石多色性明显
|
6. 发光性:多数无萤光,部分因产地而异。
7. 吸收光谱 绿色、淡红褐色的红柱石显铁的吸收谱。
8. 解理
红柱石可见两组解理,其中{110}方向为中等解理,{100}方向为不完全解理,断口呈参差状。
9. 硬度:摩氏硬度为 6.5~7.5
10. 相对密度:宝石级为3.18
四、内部显微特征
常见包裹体磷灰石、金红石、白云母、石墨及各种矿物呈对角线分布,构成"黑十字",气液包裹体以及色带、解理、双晶纹等生长结构。
![]() |
图5-7-3
|
红柱石的空晶石品种中的暗色包体呈"黑十字"分布
|
五、红柱石的品种:
除各种颜色的不透明红柱石之外,另有空晶石及红柱石猫眼。
![]() |
![]() |
图5-7-4
|
图5-7-5
|
猫眼效应
|
空晶石
|
六、鉴定要点
红柱石相似宝石有碧玺、托帕石、赛黄晶等,关键区分依据为:DR值轴性及光性、相对密度值,多色性等。
红柱石
|
碧玺
|
托帕石
|
赛黄晶
|
|
晶体形态
|
斜方柱+斜方锥的聚形,晶面有密集的纵纹 | 三方和六方柱+三方单锥,晶面有密的纵纹 | 斜方柱和斜方锥的聚形,晶面有密集的纵纹,底面解理发育 | 斜方长柱状,晶体的呈 形,底面解理育 |
RI
|
1.63-1.64
|
1.62-1.65
|
1.61-1.64
|
1.63-1.64
|
DR
|
0.010
|
0.018
|
0.008-0.010
|
0.006
|
光性
|
二轴晶(-)
|
一轴晶(-)
|
二轴晶(+)
|
二轴晶
|
SG
|
3.18
|
3.01-3.11
|
3.53-3.56
|
3.00
|
3.05重液
|
3.05↑
|
3.05缓慢↑或↓
|
3.05↓
|
3.05↑
|
3.32重液
|
3.32↓
|
3.32↓
|
3.32↓
|
3.32↑
|
多色性
|
显著褐红\灰绿
|
明显体色深浅上变化
|
明显
|
弱多色性
|